贺龙对彭德怀说:此人在青海不适应你把他还给我吧

时间:2025-05-25来源: 首页—长征娱乐注册—登录平台

  解放大西南战役打响时,毛主席决定让贺龙统领一支大军从北方进军四川。在这次任务中,贺龙并没有带上自己的旧部,甚至没有选取一名亲近的将领,而是选择了并不熟悉的第18兵团。这一决定得到了毛主席的高度评价。贺龙为何选择不带旧部呢?因为当时西北战场的战斗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贺龙的那些旧部将领,如贺炳炎和廖汉生,都在彭德怀的指挥下,担任着极为重要的职务,根本无法抽身前往四川。若贺龙把这些老部下调来,必然会给彭德怀的西北解放事业带来不小的麻烦,临时换将在军中是大忌。为了顾全大局,贺龙做出了这一牺牲的选择,展现出了极高的战略眼光。尽管如此,战争结束后的建国时期,贺龙最终还是向彭德怀请求了一位老部下——贺炳炎。

  贺炳炎与贺龙同为一姓,贺龙称呼他为“贺老总”,而贺炳炎则被称为“小贺司令员”。贺炳炎自十几岁起便跟随贺龙投身革命,历经无数次的战斗与生死考验。在危急时刻,贺龙总是想到贺炳炎。记得有一次,总部遭到敌人的突然偷袭,情况异常危急,贺炳炎毫不犹豫地挺身而出,亲自指挥警卫员和司号员,巧妙地调兵遣将,成功打退敌人,化解了危机。可以说,在战场上,贺龙最信赖的便是贺炳炎。然而,1947年,随着西北野战军的成立,贺炳炎被划归彭德怀指挥,担任了第一纵队司令员和第一军军长,贺龙再也无法直接指挥他了。

  尽管如此,贺龙始终没有忘记贺炳炎。青海解放后,贺炳炎被任命为首任军区司令员,专责进行剿匪工作。贺炳炎一生戎马,曾11次负伤,身上有16处伤疤,几乎没有一处地方未曾受伤。孩子们都不敢看他洗澡,因为他的身体满是伤痕。如果是一般人,早就倒下了。然而,贺炳炎凭借着顽强的意志力,一直坚守在战场上,为国家的胜利贡献力量。战后,他的身体也终于出现了状况,患上了高血压、心脏病和肺气肿,尤其是在青海这个高海拔的地方,他经常感到头晕脑胀,而当地的医疗条件十分有限。

  贺龙担任西南军区司令员后,正好面临缺乏人才的困境。回想起当年入川作战时,他曾考虑过是否带上贺炳炎,但因为贺炳炎当时是第一军的军长,而第一军又是彭德怀麾下的主力部队,贺炳炎的职位无法调动。然而,随着战争的结束,贺炳炎的身体每况愈下,贺龙认为时机已到,便向彭德怀提出希望将贺炳炎调回。彭德怀对此也表示关切,并没有拒绝。于是,贺炳炎从大西北来到大西南,重新回到贺龙的麾下。

  1952年9月,贺炳炎被任命为首任四川军区司令员。四川自民国时期起便多次经历战乱,地方军阀割据,民众疾苦,曾有“天下未乱蜀先乱,天下已定蜀未定”的说法,四川一度成为最难治理的省份之一。贺龙担任西南军区司令员,贺炳炎担任四川军区司令员,一帅一将,“二贺”威震西南。1954年,贺炳炎升任西南军区副司令员,仍然兼任四川军区司令员。1955年,西南军区被撤销,成都军区成立,贺炳炎被任命为首任成都军区司令员,并继续兼任四川省军区司令员,同时被授予开国上将军衔。他成为了第一批担任大军区司令员的开国上将,比旋风司令韩先楚更早担任此职务。若贺炳炎仍在西北,他本应成为首任兰州军区司令员,而由于西北战场的其他将领被调离,张达志成为了首任兰州军区司令员。

  担任成都军区司令员期间,贺炳炎的身体状况越来越差,许多人劝他去北京治疗,但贺炳炎却坚持认为自己的岗位在成都,即使身体再差,也要坚守岗位。1960年7月1日,贺炳炎因病去世,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他还在询问军区后勤部长营房漏水的问题。贺炳炎的一生为党奉献,正如贺龙的女儿贺捷生所说:“他是为党而生,为党而死。”



上一篇:重走南下路——“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下入川干部史料研究会”四川全域寻访纪实之一
下一篇:红色故事绘--每日荐读《进军大西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