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微末中崛起的陕北红军为何能成为万里长征的终点和新支点?

时间:2025-06-27来源: 首页—长征娱乐注册—登录平台

  1935年9月,甘肃哈达铺一间简陋的邮政所里,的目光被一份旧报纸紧紧吸引。一则关于陕北“”活动的消息,如同黑夜中的灯塔,瞬间照亮了中央红军迷茫的前路。

  这张报纸,竟在不经意间,为历经万水千山、濒临绝境的红军,指明了最终的归宿——陕北。这个看似偶然的发现,背后却深藏着陕甘边星火燎原的壮阔史诗,以及红军在绝境中寻求生路的必然逻辑。

  陕北红军,这支鲜为人知的劲旅,究竟如何从微末中崛起?它又为何能成为万里长征的终点和革命的新支点?

  1930年,中原大战的硝烟为西北带来了契机。刘志丹带领二十多名党员,深入陕甘边农村发动群众。经过一年多的艰苦工作,1931年前后,第一支有组织的力量——约300人的南梁游击队诞生。

  同时,中共山西省委在孝义组建的晋西游击队,遭强敌“围剿”后被迫西渡黄河进入陕北,改称陕北支队,也仅余300人左右。

  1931年10月,这两支队伍在陕北会合,组成400余人的西北抗日反帝同盟军,由谢子长(总指挥)和刘志丹(副总指挥)领导,标志着陕甘边革命武装的初步整合。

  1932年2月,同盟军改组为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游击队(谢子长、刘志丹先后任总指挥)。这支队伍在游击战中迅速成长。1932年3月至5月,刘志丹指挥部队在旬邑等地连战连捷,累计歼敌1700余人,队伍一度壮大到1500多人。敌人的持续高压“围剿”带来严重损失。

  1932年12月,陕甘游击队升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六军(初未设军部,仅辖200余人的第二团,王世泰任团长,刘志丹任政治处主任)。他们依靠群众,在陕甘边创建了东西50余里、南北80余里的根据地,队伍恢复至300余人并发展多支游击队。但1933年受错误路线影响,红二团南下作战几乎覆灭,仅刘志丹等70余骨干返回。

  挫折中迎来转机。1933年7月,陕军骑兵团1200余人在员王泰吉率领下起义,改编为西北民众抗日义勇军(后缩编)。同时,党组建了耀县游击队。1933年8月,陕甘边红军临时总指挥部成立(王泰吉任总指挥,高岗任政委),统一指挥红四团、义勇军大队和耀县游击队,随后整编为红二十六军(辖500余人的第四十二师,王泰吉、刘志丹先后任师长,高岗任政委)。在红二十六军支持下,各地游击队蓬勃发展,建立了数块根据地,最终连成统一的陕北革命根据地。

  根据地的崛起招致疯狂反扑。1934年,蒋介石发动第一次“围剿”。陕北红军在刘志丹等指挥下,依靠群众,灵活作战,数月内大小战斗30余次,歼敌3000余人,三战三捷粉碎了进攻。根据地扩大,红四十二师扩至4个团,并争取了郭宝珊部120余人起义。陕北边区苏维埃政府成立,并组建了红二十七军(辖第八十四师)。

  1934年,敌调集4万余人发动第二次“围剿”。红军经过70多天奋战,歼敌5000余人,连克6座县城,打通了陕北与陕甘边苏区,形成统一的陕甘苏区(西北苏区)。此时红军主力达5000多人,游击队4000多人,群众武装遍布。1935年,面对第三次“围剿”,红军调整策略,利用敌隙各个击破,成功粉碎进攻并迫降敌军1800余人。

  1935年9月,由徐海东、程子华率领的红二十五军长征抵达陕北,与刘志丹部会师,合编为红十五军团(徐海东任军团长,程子华任政委,刘志丹任副军团长兼参谋长,高岗任政治部主任)。红十五军团的威力和陕甘苏区的巩固,引起恐慌,其渲染“陕北红军之祸”的报道,恰被哈达铺的看到。

  此时中央红军处境极危。湘江血战后(8.6万锐减至3万余人),放弃去湘西计划(黎平会议、遵义会议)。遵义会议后,指挥红军四渡赤水,强渡大渡河,目标是与红四方面军会师建立川陕甘根据地(两河口会议)。但1935年6月会师后,遭遇张国焘分裂危机,中央红军(陕甘支队)被迫单独北上,陷入绝境。

  哈达铺的报纸信息成为关键。1935年9月2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榜罗镇会议正式决定:“把陕北作为领导中国革命的大本营”。这一决策基于现实考量:红二、六军团路途遥远敌情重;红四方面军被带偏且有分裂风险;而陕北拥有经过考验的红军、稳固的根据地,且靠近华北抗日前线,政治号召力强。正如会后口号:“陕北革命根据地是抗日前线月,中央红军抵达陕北吴起镇,与红十五军团胜利会师。此时,陕北红军主力(红十五军团)及地方武装总兵力约万人。其中,直接源于原陕北力量(红二十六、二十七军及部分红二十五军)、为中央红军提供关键支撑的兵力,可靠记载约为3000余人。这个数字背后,是一块血火铸就、民心所向的坚实基地,是中央红军九死一生后找到的落脚点,更是革命力量重聚与再出发的战略支点。

  陕北,这片沟壑纵横的黄土高原成为长征的终点,看似源于一张报纸的偶然,实则是历史的必然选择。它是中央红军在多方尝试、屡遭挫折后,在敌我态势、地理战略、革命趋势等综合因素下,找到的最现实可靠的归宿。陕北红军从数百人的星星之火,在刘志丹、谢子长等人领导下,依靠人民,三破“围剿”,浴血壮大,最终为中国革命保存了这块至关重要的战略基地。长征在此结束,新的篇章由此开启。

  【参考资料】《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五军战史》《刘志丹传》《陕甘革命根据地史》《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史》《中国历史》(第一卷)



上一篇:长征娱乐-游戏资讯平台
下一篇:长征娱乐-科技创新让内容+科技赋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