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准备长征时斯大林为了苏联的利益不同意长征

时间:2025-06-23来源: 首页—长征娱乐注册—登录平台

  1934年10月,由于第五次反“围剿”战役的失败,中央红军的主力部队不得不告别已经守护多年的中央苏区,踏上了艰辛且壮烈的长征征途。

  后来的历史证明,这次长征是正确且伟大的选择。然而,当时的斯大林和共产国际却坚决反对红军进行长征,这背后到底隐藏着怎样的原因呢?

  早在1934年5月,中央红军的反“围剿”战争基本宣告失败,中央就在瑞金召开了紧急会议,准备实施战略转移。

  但由于当时中国仍然接受共产国际的领导,重大行动必须上报并得到指示。于是,中央将战略转移的计划呈报给共产国际,请求指导和批准。

  共产国际很快给予回复,原则上同意红军进行转移以保存实力,但明确强调,红军目前依然拥有强大实力,中央苏区的物资资源尚未耗尽,应当动员新的武装力量,在现有条件下巩固并扩大红色根据地。

  简单来说,共产国际并不赞成红军放弃中央苏区,而是认为红军和苏区依旧具备足够的力量,可以继续坚守阵地。

  彼时,共产国际掌握着至高无上的权威,中国中央只能暂时搁置转移计划,转而全力发展新武装力量,继续与军队作战抗衡。

  到了9月,蒋介石为了彻底剿灭苏区,制定了名为“铁桶计划”的严密围剿方案。

  他调动了多达150万兵力和300多架飞机,采取“分进合击”和“铁壁合围”的战术,意图对中央苏区展开全方位的围歼。

  当时红军的实力,尤其是在李德和博古的错误指挥下,根本无法抗衡这庞大且严密的“铁桶计划”,红军处境极为危急,几乎到了生死存亡的边缘。

  幸运的是,在这关键时刻,赣北第四行署专员兼少将保安司令莫雄因不满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秘密将这一绝密计划透露给中共地下党员项与年。

  项与年得知后震惊不已,立刻连夜冒险穿越重重封锁和险阻,终于于10月7日将该绝密情报送至中央苏区。

  于是,10月10日,中央红军主力约8.6万人从苏区出发,正式开始了艰难卓绝的长征旅程。

  据相关资料记载,当斯大林得知红军长征的消息时极为惊讶,他甚至质问道:“他们怎么说走就走了呢?”可见,斯大林其实并不希望红军离开中央苏区。

  实际上,这并非出于对红军自身发展的关心,而更多是基于国际战略的考量,换言之,是为了他们自身的利益。

  20世纪30年代初,德国迅速推行法西斯主义,在希特勒的领导下急于发动战争,苏联及其他多数欧洲国家均承受着战争威胁。

  但与其他欧洲国家不同的是,苏联不仅在西线面对压力,东线同样紧张——日本。

  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迅速占领中国东北,将其纳入势力范围,直接威胁苏联远东的安全。

  面对东西两线同时承压的困境,苏联难以承受,斯大林因此寄希望于中国红军,希望红军能承担抵抗日军的重任,缓解苏联东线的压力。

  所以,斯大林和共产国际希望中国红军能继续发展壮大,但红军此时却要离开苦心经营的中央苏区,踏上充满不确定性的长征,这无疑令斯大林和共产国际感到担忧和不满。

  然而,红军有自己的发展道路,不能为了承担苏联的压力而自毁前途,中央红军最终还是选择了长征这条艰难却必经的道路。

  这也反映出中国与共产国际的复杂关系。中国成立时依赖共产国际的帮助,后来发展过程中也受益于其支持,

  但随着共产国际对中国控制欲的增强,且不理解中国具体国情,做出了一些不利于中国革命利益的决策。

  这些做法逐渐引起了中国内部的普遍抵制,尤其是在遵义会议后,重新掌握领导权,提出独立自主的发展路线,

  中国开始逐步摆脱共产国际的束缚,走上了一条真正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



上一篇:软玉生香po_软玉生香poV11114大全
下一篇:“左”:建国前险些葬送中国革命;建国后险些葬送社会主义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