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4年10月7日,一名衣衫褴褛、面容憔悴的乞丐出现在瑞金沙洲坝的中央政府临时驻地。
门卫看着他,眉头紧皱,心想:眼前这个乞丐穿得破烂不堪,牙齿几乎掉光,头发凌乱,背着一个又脏又臭的篓子,形象实在令人难以忍受。
然而,乞丐没有放弃,他急忙说:“同志,你告诉周副主席,我是他的老部下项与年,他一定会来见我。”
门卫愣住了,心头一震。尽管难以相信,但当周恩来和李克农急匆匆赶来时,眼前的乞丐真的是昔日的战友项与年!
项与年没有时间寒暄,迅速从背篓里取出四本字典,动手处理了一番,将其中一部分改装成了写有“绝密”字样的文件。
周恩来接过文件后,目光一凝,脸色骤变,立即决定向中共中央和中革军委报告。
说起项与年,他外表英俊、聪明机智,既是红色特工,又曾担任保安司令部机要秘书。然而他今天的打扮,实在是让人想不通。
1934年9月底,蒋介石在江西庐山牯岭召开了一个由约200名高级军官组成的会议,商讨如何开展第五次“围剿红军”的计划。
在会议上,蒋介石听取了德国军事顾问的意见,提出了一个“铁桶计划”,决定全面加大力度打击红军。
他的计划十分惊人:以瑞金为中心,覆盖周围的于都、会昌、兴国等地,围堵一个300平方公里的范围,形成铁壁合围。
他还调动了150万大军,270架飞机,200多门大炮,以及1000辆卡车,计划在一个月内消灭红军主力,占领瑞金,使红军永远无路可退。
一旦会议结束,他便指令德安专区保安司令莫雄立即返回德安,准备实施这场战役。
莫雄是蒋介石的亲信,资深人,也是项与年的上司。当他急忙回到德安后,立刻召集项与年等人,将“铁桶计划”这一对红军致命的消息告知他们。
几人听后无不震惊,他们意识到,若此计划得以实施,红军的局面将会变得极其危急。于是,决定必须立刻将这一情报送到中央苏区。
他们迅速将文件抄写完毕,接着使用特制的药水把文件内容写入四本字典中。由于项与年熟悉江西地形且懂得客家话,他被选为执行这一使命的人。
那晚,项与年化装成一名教书先生,开始向瑞金出发。为了避开检查,他尽量避开主路,选择了绕道走。白天他休息,夜里继续赶路,吃些野果,喝点河水。
他一度凭借身份和字典躲过了检查,但当他经过南昌关卡时,感觉情况愈加严峻。于是他决定求助当地地下党员,借用纸张重新誊写文件内容,并把文件藏在了鞋底。
经过几天的艰难跋涉,项与年终于抵达泰和山区,然而他发现每个村庄的关卡都极其严密,军队几乎包围了所有通道。只要发现可疑的人,立即逮捕。
他心急如焚,意识到仅凭常规手段,难以通过所有关卡。他需要采取更为隐蔽的方式。
某天,他在溪水旁喝水时,看到了水中的自己:他已经胡子拉碴,骨瘦如柴。灵机一动,他决定将自己彻底打扮成乞丐。
他把衣服撕成条状,滚进泥土,随后用石头敲掉四颗门牙。找了一只破篓子,放上字典,盖上破碗,完成了“乞丐”形象。
第二天,他带着一张肿胀的脸、弯曲的背影出现在关卡前。哨兵一闻到他身上的臭味,便无力忍受,纷纷捂住鼻子,放他通过。
经过六天的艰苦跋涉,项与年终于成功突破层层关卡,抵达了瑞金——中共中央的根据地。
中央苏区的领导人看到情报后,神色严肃。经过仔细分析,他们意识到,已经在实施“铁桶计划”,这意味着红军可能面临灭顶之灾。
红军的生死存亡,刻不容缓!然而,情况极其复杂。中央苏区缺乏资金、装备和人员,想要实施突围几乎无望。
于是,中央苏区的领导决定采取红六军团的战略性转移路线,开始长征,企图寻找一条生路。
10月8日,红军地方部队和主力部队互换角色,地方部队留守阵地,而主力部队向于都、兴国、瑞金方向集结。
10月21日,经过一系列准备,主力部队终于突破敌人封锁,踏上了漫长的长征征途。
如果没有莫雄和项与年英勇无畏的行动,红军可能已经陷入致命困境,付出巨大的牺牲。
难怪毛主席在1935年12月27日如此评价长征:“长征是历史的壮丽篇章,向全世界宣告,红军是英雄,蒋介石等人则是完全无用的。”
(信息来源:四月网《刘统:究竟为什么要长征?》;澎湃新闻:《红色故事汇⑤项与年:自敲门牙扮乞丐的“特工”》;中国新闻网:《项与年:装扮成叫花子的情报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