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这首诗大家一定非常熟悉,它是毛主席在长征即将结束时写下的《七律·长征》。在那艰难的二万五千里长征路上,涌现了无数感人至深的英雄事迹。今天我们要讲述的是其中一位特别的红军战士——万曼琳,她是长征途中年龄最小的女红军之一。七岁时,她跟随哥哥参加红军,成为一名光荣的红军战士,八岁时开始随队长征,十岁时走完了整个长征路。这个坚强的女孩儿,名叫万曼琳。
1926年6月,万曼琳出生在四川南江县的一个贫困家庭。家里经济状况虽然并不富裕,但一家人过得其乐融融,日子虽然简朴,却也充满了温馨。然而,好景不长,万曼琳的父亲不幸去世,家里的顶梁柱突然倒塌,生活变得更加艰难。天命多磨,接踵而来的灾难使得这一家人的幸福瞬间破灭。
1933年秋天,红四方面军的大部队决定撤离南江,准备进行战略转移。万曼琳的哥哥当时是南江苏维埃政府的秘书,红军撤退令他深感危机,担心家人会遭遇敌人的迫害。为了保全家人,他决定带着母亲、妻子和孩子暂时离开家乡,前往安全的地方避难。
一家人逃至南江县的一条急流河边,却发现河上没有桥梁,只能涉水而过。由于河水湍急,哥哥一边拉着母亲,一边牵着万曼琳,妻子和年幼的孩子则跟在后面。就在他们过河时,一阵巨浪扑面而来,瞬间将一家人卷入了激流中。母亲、嫂子和年幼的侄子被冲走,生命垂危。
幸运的是,万曼琳的哥哥反应迅速,紧紧抓住即将被冲走的万曼琳,将她从湍急的河水中拉了回来。就在这一瞬间,年仅7岁的万曼琳失去了三个亲人,成了孤儿,唯一的依靠就是哥哥。兄妹二人相依为命,无路可走,只得寻找红军的队伍。
万曼琳回忆道:“我们兄妹俩沿街乞讨,夜宿人家屋檐下,用稻草当做床铺……”为了找到红军,哥哥和她日夜兼程,翻山越岭,走过一个又一个村庄。小小年纪的万曼琳,常常因为疲劳而停不下脚步,哥哥便背着她继续前行。无数次,在落日的余晖中,村里的百姓或许见过这对兄妹背影——一大一小,步履艰难。
终于,经过无数的艰难困苦,兄妹二人终于在广元附近的山上找到了红军的队伍,并加入了革命的行列。从此,万曼琳走上了她的革命之路。
万曼琳天生聪慧、可爱,圆圆的脸蛋,大大的眼睛,再加上一副胖乎乎的小身子,十分讨人喜欢。红军的战士们亲切地给她取了个外号,“小皮球”,还有的叫她“小鬼”。这些外号虽然有趣,但无一不透露着战士们对这个小女孩的疼爱。
由于哥哥常常需要出征战斗,万曼琳被安置在炊事班,由炊事员们照顾她。日常生活中,她会帮忙捡柴火、择菜,偶尔也会为战士们送饭。虽然她还不具备上战场作战的能力,但她的活泼和可爱,给艰苦的红军生活带来了不少欢笑。每当战士们感到疲惫时,万曼琳总会跳跳舞、唱唱歌,成了大家的“开心果”。
1935年3月,由于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中央红军主力不得不放弃根据地,开始了举世瞩目的二万五千里长征。那时,年仅8岁的万曼琳,作为炊事班的一员,也开始了这段艰难而充满挑战的旅程。她的哥哥被调到骑兵团,而兄妹二人因此失去了联系。多年之后,万曼琳才得知哥哥早已牺牲。
长征的路途艰辛无比。身前是雪山草地,身后是敌军的追兵。年幼的万曼琳在战友们的帮助下,勇敢地走过了一道又一道难关。
记得有一次,红军队伍在过河时,考虑到安全问题,战友们将万曼琳安置在马背上过河。没想到,湍急的河流瞬间将她和马一同冲走。当她醒来时,已经被战友们救起,大家用棉袄将她裹得严严实实,生怕她着凉。
此外,长征途中危机四伏。过草地时,泥潭成了最大的威胁。一次,万曼琳因为步伐小,没能及时躲开,掉进了泥潭。所幸,战友们迅速拉她出来,没有让她遭遇危险。战友们为了保障万曼琳的安全,还在她的腰间系上绳子,以防她再次不慎掉入泥潭。
长征路上,万曼琳的生命屡次面临危险。一次,她和炊事员一起准备食物,准备送到前线时,敌机突然来袭,炸弹如雨点般落下。就在一颗炸弹即将爆炸的瞬间,一位炊事员毫不犹豫地扑向她,将她推入战壕,自己则被炸弹震晕。事后,战友们才得知,炊事员为保护万曼琳,英勇牺牲。
在长征路上,红军部队几乎没有粮食,连最基本的野菜都找不到。为了生存,战士们不得不解下皮带,准备煮皮带吃。小曼琳看到大家都这么做,哭着要求也要解开皮带。连长见状,心疼不已,坚决不同意,“你人小,皮带大,不能拿来煮。”然而,万曼琳执意要帮助大家,最后将自己的皮带也扔进了锅里。战士们心疼她,纷纷为她编织了草绳作为腰带。
1936年7月1日,红二、红六方面军和红四方面军在四川甘孜成功会师,万曼琳见证了这一历史性时刻。当时,大家异常高兴,战士们纷纷抛起帽子,脱下衣服高高抛向空中,庆祝这一伟大的胜利。万曼琳被大家抱起,欢声笑语中,她感受到了长征胜利的喜悦和红军战士们的温暖。
此后,万曼琳被安排在康克清身边做勤务兵。因为她年纪尚小,又是女孩儿,组织上格外关照她。她在康克清的身边度过了一段愉快的时光。
回首长征之路,晚年的万曼琳依然感慨万千。她说:“没有战友,我走不完长征;没有他们的牺牲与帮助,今天的我不会站在这里。”对于那段艰苦岁月,她感到无比珍贵和难忘,“我的童年是‘红色’的,虽然很苦,但却非常有意义。”
从长征到抗战,万曼琳始终没有忘记自己那段充满挑战的“红色童年”。她感慨:“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希望下一代能够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和平与安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