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醉回忆录之我的特务生涯(二)

时间:2025-06-15来源: 首页—长征娱乐注册—登录平台

  初恋是美好的,也是令人难忘的。沈醉的初恋对象是白云,白云是南洋华侨的女儿,福建厦门大学中文系的学生,受陈嘉庚爱国思想影响,白云的思想左倾进步。白云的父亲回乡办民团时,正值戴笠前往鼓浪屿,二人合作成功,事后戴笠卸磨杀驴,过河拆桥。白云的父亲想通过沈醉的关系见戴笠,谋得一官半职,结果没有成功,临走时就把白云托付给沈醉,在上海照顾她。白云在一家编辑部当编辑,其刊物内容比较左倾。

  尽管工资只有十几块钱,但是白云经济独立,不愿意接受沈醉的帮助,直到有一次她两颗牙实在疼得受不了,才由沈醉帮忙垫付40块钱拔牙。有了经济往来之后,二人的关系更加密切,逐渐坠入爱河。沈醉执行任务受伤,左眼动了手术,双眼被蒙着躺在病床上。白云前来照顾他时会窸窸窣窣地哭,并温语安慰,这坚定了沈醉与之结婚的信念。然而,保守顽固的母亲看不上穿着举止前卫的白云,戴笠更是不同意沈醉与思想左倾的白云结婚。沈醉陷入了沉思,爱情和事业发生了矛盾。

  【评论】这一章的情节让沈醉的形象更立体。在特务生涯的冷酷之外,还有这么一段纯真美好的初恋。白云思想进步,和沈醉所处的特务世界形成鲜明反差,而他们因为白云父亲的托付开始产生交集,其中既有爱情的纯粹,又让沈醉陷入两难境地。一边是深爱的初恋情人白云,难以割舍和忘怀,可她的思想左倾、行事风格不被母亲和戴笠接受;另一边是事业,戴笠在他的职业发展中起着关键作用,违背戴笠的意思可能会影响他在特务组织里的前途。这种爱情与事业的激烈冲突,把沈醉内心的纠结展现得十分到位。

  白云和沈醉二人对一些政治派别、工人运动乃至于左倾进步文艺作家鲁迅的态度都截然相反,因此二人很少会有政治上的共同语言。但沈醉为了维护两人的关系,不得不连哄带骗的佯装赞成白云的观点。1935年,日本为了侵华制造了华北事件,中国发表了团结抗日、一致对外的“八一宣言”,国内外许多人士对当局感到失望,纷纷奔赴延安。与此同时,延安抗日大学和鲁迅艺术学院也来上海招生,白云想拉着沈醉一起去延安投入火热的抗日进步队伍,但是沈醉却把他追捕暗杀员的行为与白云和盘托出,白云不禁目瞪口呆。于是两人便在上海虹口的黄浦江边划清界限,最终分道扬镳。

  【评论】这是个令人唏嘘的结局。沈醉和白云在政治立场上的巨大分歧,注定了他们很难走到一起。当沈醉把自己的职业身份坦诚相告时,就是理想与现实的激烈碰撞。这不仅是两人爱情的终结,更是不同信仰和道路的分野,也凸显出沈醉在那个时代复杂的身份和立场,让人感慨万千。历史证明,两人都曾经在所服务的政党组织中作出不平凡的成绩,对人民却又云泥之别。沈醉把自己的这份初恋埋藏在心底,直到几十年后得知白云死讯,才又在日记中扼腕叹息。

  第7章《抗日烽火》。与白云分手之后,二人还曾经有过一段书信往来,后来就失去联系了。日本人占领上海,沈醉的任务是潜伏在日占区做情报工作,但条件异常艰苦,刺探侦查日军情报成效寥寥。有一次,他们发现一座戒备森严的日本弹药库,于是派我方大炮去轰炸弹药库,轰炸成功后,没想到连累了许多周边群众,甚至自己组员的妻儿老小都在这次轰炸中受到波折连累全部身亡,这也说明沈醉对保全群众和军事行动影响考虑不周。他们也想了很多办法试图去炸日本的军舰,没有成功。最后又搞一些埋伏和暗杀行为,清除敌战区的日本军队,效果不明显,最后他们只能撤离上海。

  上海特区区长周伟龙的工作思路与戴笠截然相反,非要让沈醉他们重新潜回上海做情报工作,但是戴笠却认为这些人回去就是送死,于是折中让他们去战斗一线作战地调查。周伟龙看到沈醉有后台,于是就故意折腾他,让他每天奔波于上海和火线之间来回汇报工作。沈醉冒着枪林弹雨来回奔波,险些被炸死,后来终于等到了从上海撤退回南京的命令。路上,他的特务组织竟然还有人想调戏强奸民女,被沈醉一枪打死。

  特务处郑州办事处主任梁干桥在郑州收容了800多名从各地流亡而来的青年,并且做了简单武装。戴笠得知之后,让沈醉迅速去郑州,将这800多名青年送往长沙接受培训。原来,姐夫余乐醒已经奉戴笠之命到长沙创建特训班筹备处,主要任务是招收培训间谍特工,壮大特务组织,史称临澧特训班。沈醉当时在特训班当中干了一段总务工作,后来又担任行动处的教官。在特训班期间,他还想与白云取得联系,辗转通过朋友得知白云在延安鲁迅艺术学院学习,二者通信之后,双方的政治观点更是泾渭分明。姐夫于乐醒发现之后,立刻让他当着面把所有来信烧掉,绝不允许与延安人士有任何往来。沈醉只有把白云放在了他内心最深处铭记着,始终认为她是一位有胆有识的杰出女子。白云(化名)后来曾经在延安创作了著名的《延安颂》。【评论】这一章展现出沈醉在抗日期间复杂又艰难的经历。潜伏日占区刺探情报成效不佳,轰炸弹药库又意外连累群众,凸显出战争局势的残酷和情报工作的棘手。他在周伟龙和戴笠不同指令间周旋,还差点丢了性命,而组织内成员企图强奸民女,被他果断处置,又体现出他在混乱中坚守底线。这些情节把战争环境下各方势力的矛盾、任务执行的艰难,以及人性的善恶都刻画得很生动。从执行运送青年去长沙培训的任务,到在特训班任职,期间还穿插着他和白云藕断丝连的情感交流,以及姐夫余乐醒对他和延安通信的干涉,把他在特务组织内部的工作和个人情感的矛盾展现得更全面了。白云在延安的经历和创作的《延安颂》,也和沈醉的特务生活形成鲜明对比,让人更能感受到两人不同的人生轨迹。

  沈醉在特训班期间与他的第一任夫人粟燕萍相识相知相爱。粟燕萍的小名是雪雪,沈醉在回忆录中基本上都是如此称呼他,可见用情至深。雪雪生活在湖南长沙县的农村,从小受到了封建礼教的压迫,和她关系很好的小姑妈在年轻守寡后与别人相爱怀孕,最后自行打胎意外死亡,给她幼小心灵埋下了对重男轻女的无情世俗的仇恨种子。雪雪母亲去世早,她还需要照顾3个年幼的弟妹,后来被骗到军统临澧特训班学习,从思想上行动上受到全面的教育。

  雪雪生性大胆,皮肤白皙,性格活泼,很快得到了沈醉喜爱以及额外照顾,二人在沈醉母亲认可后私定终身。同在培训班的姐夫余乐醒也为他们打掩护,只是雪雪对于特务那种绑架欺骗破坏杀人的勾当十分反感,于是被分配到情报组。长沙失陷后,她又只身投奔沈醉并举办婚礼,从此当了全职太太。最终在十年中给沈醉生了6个孩子,1948年生下一个男孩。二人在解放前夕分别,后又各自组建家庭。

  【评论】粟燕萍有着很坎坷的经历,她和沈醉的感情也蛮曲折的。在那个特殊时代背景下,个人的命运和情感都受到了不少影响。作为教官的沈醉带着学员粟燕萍回长沙,正赶上粟燕萍父亲临终托付,把沈醉误认为是她的男朋友。沈醉告诉了母亲,母亲认为兹事体大,让沈醉把粟燕萍带回给她看,先是对她的诗满意,后是对她的人看中。

  虚假情报显示日本人要入侵长沙,长沙警备司令部竟然一把火把长沙烧成了废墟。沈醉1939年被调任常德桃源警备司令部,任稽查处处长兼湖南第二区即湘西保安司令部侦查组组长。常德山清水秀,是著名的桃花源记故事的原型。沈醉与雪雪结婚以后,就在乡下盖了一排精致的木板平房居住,门后房后有个荷花塘,常听人说那里闹鬼,沈醉就带着卫士埋伏在荷花塘边上,想要把鬼抓住。没想到还真看见一个黑影从水里钻出来,坐在大青石上梳头,沈醉眼疾手快,直接向鬼开了枪,黑影应声掉入水中,后来卫士用竹竿捞起来,发现是一只长了很长毛的水獭。

  由于常德所在的湘西物产丰富,许多奸商想和日本人做生意,但是又架不住的盘查隔离,就想拉拢沈醉,结果沈醉年轻气盛,拒绝腐蚀拉拢,但其他官员则在收钱之后与奸商勾结。常德有时会受到日军轰炸,被炸之后硝烟弥漫,烟雾缭绕,到处都是死伤的群众。有一次,沈醉半夜骑马回家,隐隐听见有女人婴儿的哭声,于是与卫士循声而去,在一片断壁残垣的瓦砾堆下挖出一具农村妇女的尸体,她临死前仍然支撑着手臂保住怀中一岁左右的婴儿。万幸婴儿还活着,在场人员无不为之动容,沈醉把这笔账算到了常德警备司令部的头上,如果不是这些人提前逃命,救援力量就会充足。

  【评论】从长沙大火,能看到统治的混乱与荒诞,面对虚假情报,竟让一座城市化为废墟。沈醉在常德的经历,同样折射出复杂的社会状况。抓“鬼”趣事为紧张严肃的叙事添了一抹别样色彩,而奸商拉拢、官员腐败,揭示出内部的腐朽堕落。日军轰炸后那妇女护婴的场景,极具冲击力,沈醉将责任归咎于警备司令部,反映出他对部分不作为行为的反思。

  俗话说,大炮一响,黄金万两,黄金从来是乱世中各方追捧的硬通货。常桃警备司令部发现桃源地区的私人小金矿,就巧取豪夺,草菅人命,据为己有。沈醉稽查过路难民,也会有手下人员敲诈勒索的行径,有6个稽查员贪污难民的黄金被告发,沈醉就把他们关起来。结果逃掉5个,剩下一个因为家眷在本地跑不了,就承认了贪污的事。沈醉勒令他退还黄金,并给了个处分,但逃掉的五个人就不了了之了,因为上报会给自己添麻烦。

  沈醉担任军警稽查处处长时,湘西地区有三大股土匪:一是以龙山为据点的1000多人;二是以杨叔成为首的,活跃于潜江、秀山一带;三是以彭春荣为首的,活动于常德附近的阮陵、永顺地区。乱世之中,土匪有枪有人,有恃无恐,武装势力剿匪不见成效,就与土匪勾结达成协议,官方允许土匪到常德地区购买物资,土匪保证不在常德地区作乱。有一次,土匪抢劫了一辆大客车,劫走了42名芳龄少女,对这些女学生垂涎欲滴。学生家长把状告到湖南保安司令部,上级命令沈醉尽快营救,于是他就和彭春荣内外勾结,答应送给土匪一批子弹,土匪释放大部分学生。其中有几个学生竟然自愿留下给土匪做压寨夫人,原来,这些女学生长相标致,但是父母为了贪享富贵,硬逼着她们给达官贵人做外室小妾,他们不愿意,所以宁可当压寨夫人,也不愿意再走出深山。

  军统局湖南站常德组的组长垂涎沈醉的处长职位,就把沈醉放走5名稽查员的事情告发了。虽然沈醉并未从中渔利,但也有用人失察、隐瞒不报的罪名。于是,洞庭湖警备司令部决定撤掉沈醉职务。沈醉马上向戴笠报告,戴笠却不以为然,命令沈醉马上去重庆报到,正好便于他在身边委以重任。就这样,沈醉辗转来到重庆,开启了平步青云的仕途生涯。【评论】这一章节将统治下社会的黑暗面展现得淋漓尽致。从私吞金矿,到稽查员敲诈难民,处处可见体系的腐败。面对土匪,官方不仅剿匪不力,还与之勾结,全然不顾民众安危,上演 “官匪一家” 的荒诞戏码。沈醉在其中似乎也有些身不由己,一边要处理手下的烂摊子,一边又要周旋于土匪和上级之间。女学生甘愿留下当压寨夫人这一情节,更是对当时社会乱象和扭曲价值观的深刻讽刺,反映出在腐朽的社会环境下,女性命运的悲惨与无奈。沈醉虽处置了部分贪污事件,但放走 5 名稽查员的行为,反映出他在复杂官场中 “明哲保身” 的心态。而他因他人告发面临撤职,却又因戴笠的看重得以平步青云,生动地揭示了军统内部任人唯亲、黑白颠倒的运作机制。



上一篇:高甲戏《莫耶·延安颂》在延安震撼上演 黄土高原与闽南茶乡合作奏响新篇章
下一篇:清风正气歌丨一场阳光下的公开审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