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春天的暖阳下,南疆和田的集市(巴扎)又一次迎来了它的热闹时刻。每到周日,伊里其乡的巴扎吸引了源源不断的人流,成为当地人社交与购物的重要场所。与十多年前相比,这里的集市焕然一新,展现出一种现代化与传统相结合的独特风貌。
这个占地65亩的巴扎,不仅是和田周边最大的集市,更是每周迎接超过三万游客的热土。从巴扎的入口开始,已经能感受到人流涌动的气息。满载水果、干货、服饰等商品的大巴不断向集市进发,带来了丰富的选择和热情的商户。
回想起十多年前自己第一次逛巴扎的情景,那时门口布满了毛驴和马车,集市弥漫着尘土与传统食品的混合气息。如今,昔日的驴马段落被现代化的停车场取代,硬化的地面把集市划分得井井有条,多个功能区域如美食区、服饰区相继亮相,让人目不暇接。
走进市场,琳琅满目的商品让人倍感震撼。近年新鲜的草莓、菠萝、杨桃等水果如雨后春笋般爆发,让人不禁感叹。一个孩子对着母亲讲求要尝试杨桃的声音,惹得周围商贩们的招徕吆喝接连不断。在这里,价格实惠是最大亮点,艾合买提江·艾尔肯的服饰摊位里,好看的卫衣也只是十元一件,而这并没有阻止他轻松赚到每日500元的收入。他常常在同一周内串场多个巴扎,丰富的生意让他每月轻松收入超过8000元。
当地市场管理人员透露,伊里其乡的集市有固定摊位500个,流动摊位700个,显示出旺盛的经济活力。
不仅是商品交易,赶巴扎更是居民情感交融的重要场合。每到集市日,乡镇的村民们三五成群,或热情购物,或聚会交流,甚至不购买的群众也乐意在市集间游走,打打招呼,聊聊天。在这里,你能见到很多熟面孔,像老朋友,大家习惯性地聊上一两句,一种邻里间的温情在这里悄然绽放。
七旬老人麦提托合提·麦提肉孜是在市场中经营青菜的“老摊主”。他至今仍保持每周日按时前往巴扎的习惯。岁月在他身上留下了皱纹,也留下了对于这个集市的深厚情感。问及他为何如此热爱这个地方,麦提托合提笑着回答:“这里是一个开放的地方,任何人都可以买卖。”在他的回答中,流露出的是对巴扎的依恋与信任,仿佛这个市场不仅仅是交易的地方,更是生活的延续。
“巴扎”一词本义就是“大门前边的事情”,准确捕捉到其生动的市场特点。这里,农民们带着自家生产的农产品,通过以物易物的方式换取生活必需品。它超越了市场的功能,成为了人们情感的寄托与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
尽管现代商品逐渐取代了巴扎里的传统工艺品,新的产品和摊位如雨后春笋却盛开于此。只要是烤肉的香味依然香气四溢,摊位间的吆喝声依旧不断,熟人们碰面时的热情依旧如昔,人们对于来巴扎的热情也不会减退。
在这个五彩斑斓的春日集市,不仅是对商品的交易,更是一场心灵的交流与文化的传承。无论时光如何流转,巴扎作为一个传统的集市,总是牢牢扎根于这片土地上,成为每位村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