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际上,这个世界奇迹是四支部队一起创造的,除中央红军外,还有红二方面军、红四方面军和红25军。他们从不同地域出发,走的路线、行程也不全相同,但最后的目标都是一致的,会师陕北。我们今天先来看看中央红军,这支八万雄师,在长征途中经历的血与火的洗礼。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也就是红一方面军,8.6万余人,从瑞金、长汀、宁化等地出发。这支队伍,承载着中国革命的希望,踏上了举世闻名的长征之路,然而等待他们的,却是残酷的现实。蒋介石早已布下天罗地网,妄图将这支革命的队伍彻底扼杀。
中央红军最初的目标是与红二、六军团在湘西会合。然而,蒋介石岂会坐视不管?他迅速调集重兵,在红军必经之路上设置了三道封锁线,企图将红军堵截在南方。尽管中央红军与广东军阀陈济棠达成了秘密协议,但行动的提前打乱了计划,红军还是付出了惨痛的代价,首战便损失了千余人。红三军团第四师师长洪超壮烈牺牲,这仅仅是长征的序幕。
突破三道封锁线后,中央红军以为躲过了鬼门关,殊不知更大的危机正在逼近。蒋介石在湘江设下第四道封锁线,这是他精心设计的绝杀之局,意图将中央红军彻底歼灭于湘江之畔。这便是举世闻名的湘江血战。
然而,指挥红军的博古和李德却成了这场战争中的致命漏洞。博古对军事毫无概念,而李德虽然号称参加过一战,毕业于伏龙芝军事学院,却缺乏实际指挥大兵团作战的经验,纸上谈兵的理论家在面对残酷的现实时,显得苍白无力。
1934年11月,中央红军到达湘江。桂系军阀的撤离本给了红军一个宝贵的机会,然而,博古、李德却因为舍不得放弃辎重,贻误战机,最终被围困在湘江两岸。湘江之战,成为长征路上的一个血腥的转折点,红军付出了极其惨重的代价,损失过半,仅剩3万余人,红八军团甚至被全军覆没。
湘江的悲壮一幕,让再也无法忍受。在通道会议上,他力排众议,坚决主张放弃前往湘西,转兵贵州,并最终得到了红军大多数将士的认可。
遵义会议,是长征路上的另一个关键转折点。在遵义,重新回到了领导岗位,他卓越的军事才能和战略眼光,为红军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带领红军摆脱了绝境。
四渡赤水出奇制胜,成为长征路上的经典战例。以其神鬼莫测的军事战略,戏耍了蒋介石的40万大军,成功地摆脱了敌人的追击,最终到达了云南。
渡过金沙江,红军又面临了新的挑战——大渡河。红军先遣队在强渡大渡河的战斗中,创造了以少胜多的奇迹,但随之而来的是更为艰险的夹金山。这座海拔4500米的雪山,夺走了无数红军战士的生命。
翻越夹金山后,中央红军与红四方面军会师,然而,红四方面军领导人张国焘的消极态度,险些导致红军的分裂。果断率领中央红军北上,最终到达了陕北。
在哈达铺,看到了报纸上关于陕北红军的报道,这让他最终决定将陕北作为长征的落脚点。1935年10月19日,中央红军到达陕西吴起镇,长征胜利结束。然而,曾经的八万雄师,如今只剩下不到800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