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9年,一代开国元帅贺龙在病痛与精神的双重折磨下含恨离世,迫于局势,远在青海的女儿贺捷生却不能来见他最后一面。
更令人痛心的是,元帅去世后不久,他的遗骸也不见了踪影,贺捷生只得不断奔走,寻找父亲遗骸的下落。
贺捷生思前想后,还是写了一封信托人交到毛主席手上,希望他能帮自己找到父亲的遗骸。
信中措辞诚恳,感情丰沛,毛主席想到贺捷生颠沛流离的童年,以及与贺龙并肩作战的岁月,不由得动情落泪,当即批准了她的请求。
贺捷生有着怎样坎坷的过去?她为何要在父亲逝世六年后提出这种请求?这件事最终的处理结果又是什么?
1935年的深秋时节,在洪家关的一个小村庄里,一位女红军在极其艰难的条件下生下了自己的孩子。
这位伟大的女红军名叫蹇先任,是开国元帅贺龙的妻子,那个诞下的孩子,就是贺捷生。
当时红军长征已有一年之久,长征路上,红军不仅要披荆斩棘地摸索前路,还得时刻抵抗敌人的袭击,不让敌人“围剿”的奸计得逞,条件可谓是极其艰苦。
贺龙时任红二军的总指挥,在妻子临盆之际,他正带着队伍在前线与敌军奋勇作战,实在抽不出身去陪伴妻子生产。
因此当他在前线得知妻子已经安全诞下孩子后,一时欣喜若狂,但随之而来的就是给孩子取名。
萧克联想到近期的战斗频频传来捷报,这孩子是在捷报中诞生的,便建议取名为“捷生”。
那个年代里,革命军人普遍都有着“生男孩”的心愿,因为他们认为,“生男孩”能够接替父辈的旗帜,继续扛枪上战场,与反动势力斗争到底。
好巧不巧,就在贺捷生诞生的前几天,房东家里也刚好诞下一名男婴,于是有人建议蹇先任将两个孩子调换,这样就有人能继承贺龙的衣钵。
等贺龙打胜仗回来后,蹇先任对他说起换孩子的事,贺龙连忙表示拒绝:“不换,女儿也是自己的嘛!”
但按照规定,未满月的婴儿是不能跟随红军一起长征的,且不说会遇到敌人突袭的危险,单单长征路上的艰难条件也不是一个尚在襁褓的婴儿所能承受的。
但蹇先任也舍不得将孩子留下交给乡亲抚养,最终还是贺龙请示组织,将未满月的女儿带上路,要是长征路上遇到愿意收养的老乡,再将女儿寄养。
这样的请示很快也得到了允许,就这样,贺捷生成为长征路上“最小”的战士,同大部队一路前行。
尽管贺龙夫妇将小捷生保护得很好。可长征路上条件极其艰苦恶劣,小捷生又是新生儿,抵抗力弱,终究还是不幸发起高烧,在医生的努力救治下才捡回一条命。
刚开始长征时,小捷生还能吃上一点父母省下来的口粮,做成面糊糊勉强补充营养。
可等到过草地时,前面的队伍几乎把能吃的草都吃完了,新草也还没长出来,很多战士因为过度饥饿而牺牲在路上。
蹇先任只好把草叶子煮熟了再捣碎喂给她吃。一边喂还得一边哄着她:“这是极具意义的一餐,等以后革命胜利了,想吃还吃不上呢!乖乖吃了它,咬紧牙也要吃进去。”
由于睡箩筐的缘故,小捷生的背一直驼着,看着令人心疼不已,加上营养不良,刚满1岁的小捷生不仅面黄肌瘦,甚至都还不会走路。
抗日战争爆发后,贺龙被委任为八路军120师师长,蹇先任也需要经常下部队开展宣传工作。
为了完成组织上的任务,同时也是为小捷生的安全着想,蹇先任只得将小捷生寄养在老乡家里。
一次贺龙开会结束后想着去看看女儿,结果却看到小捷生孤零零地蹲在角落,浑身布满尘土。
虽然小捷生乖巧地叫了一声“爸爸”,但当时年幼的她并不知道眼前的人的确是她的父亲,只是懵懂地将穿军装的人都喊作“爸爸妈妈”。
为了小捷生的安危着想,贺龙便将她托付给自己的两位老部下将小捷生带回湖南老家生活。
临走前还叮嘱了两件事,即:等捷生懂事后,一定要让她读书,接受教育;再就是孩子的姓可以更改,但是名字不能改。
一直到解放战争获得胜利,与父母分别数年的贺捷生这才得以重新回到父母身边。
他从不允许孩子借着自己的名头搞特权,更不许他们向组织伸手,他希望孩子们都能淡泊名利,做到真真正正、脚踏实地为人民干实事。
贺捷生谨记父亲的教诲,因此在19岁那年,她就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北京大学,在历史系就读。
四年的大学生活不仅充实了她的知识面,同时也为她后来从事文学创作打下了夯实的基础。
她没有选择找一份轻松的工作安稳度日,而是选择挑战自己,响应祖国的号召,前往青海支教。
抵达目的地后,学校的条件极其艰苦。贺捷生睡觉的炕席上不仅脏乱差,还爬满了虱子和虫子。
课堂更是四处透风,收音极差,贺捷生讲课的声音必须很大声,学生们才能勉强听到。
毫不夸张地说,贺捷生在青海学校里教一节课,相当于内地里别人上三节课,工作量大到离谱。
她对学生很有耐心,工作能力也很出色,经常能把深奥的知识用通俗易懂的方式给学生们讲解明白。学生们也很尊重她,同时也把她当成了自己的朋友。
与此同时,贺捷生还积极地参与了青海当地地方志以及民族史的编纂工作,获得民众的一致好评。
后来她与一名同来青海支教的天津籍教师组成了小家庭,一家人过着平淡又幸福的生活。
然而令她万万想不到的是,一场命运的“炼狱”使得父亲含恨离世,而她也遭到牵连,被迫困于青海,连父亲的最后一面都看不到,就与之天人永隔。
1969年6月,在疾病的折磨与精神的压力下,贺龙卧病在床数月,哪怕医生尽力抢救,仍旧是无力回天,一代英雄终究含恨离世。
强忍着悲痛的情绪,贺捷生想要回来祭奠父亲,可由于当时贺龙的身份“敏感”,这项本该合理允许的要求最终被驳回。
贺捷生始终相信父亲的清白,因此在获得自由后,一直奔波在寻找父亲遗骸的下落,只为让父亲可以早日安葬。
中间她还几次求助中央,希望他们能调查一下父亲的遗骸究竟去了何处,可却石沉大海,杳无音信。
一直等到1974年,中央宣布了恢复贺龙名誉的通知,贺捷生这才终于守得云开见月明。
她再次提笔,给毛主席写了一封信。在信中情真意切地请求毛主席帮忙找到父亲的遗骸,让他早日安葬。
毛主席看到那封满含真挚的信,又想到曾经与贺龙并肩作战的风云岁月,不由地流下伤心的眼泪,同意了她的请求。
但由于当时贺龙的身份,能留下的线索屈指可数,调查起来也颇有难度,虽然没能帮上什么忙,但周总理始终没有放弃过对此事的追查。
好在如今老战友得以平反正名,毛主席也发了话,各方人员便立即着手调查。在众人的不懈努力下,当年贺龙遗骸消失的真相得以浮出水面。
原来当初贺龙去世当晚,就有人悄悄将他的遗骸从医院运走。当时执行任务的是八宝山殡葬处的副处长彭志刚、火化厂副主任王锋以及司机张克安。
当时贺龙的遗体被白布紧紧包裹着,根本无法辨认,因此三人并不知道当时运走的就是开国元帅贺龙。
为了保密,火化后的骨灰也没有立刻送到八宝山,而是被两名军人带到了老山骨灰堂进行存放。
在那里存放的都是普通人的骨灰,谁都不会想到,贺龙元帅的骨灰也被安置在了这里。
真相大白后,中央立刻安排人到老山骨灰堂取出贺龙元帅的骨灰,并计划在贺龙逝世六周年那日将其转移到八宝山。
周总理得知老战友的骨灰被寻回也激动不已,拖着病体也要来亲自为贺龙主持安放仪式。
仪式举行当天,在场众人看到大病未愈的周总理坚持出席,联想到离世的贺龙元帅,不由地潸然泪下。
贺捷生也痛哭不已,既是有感于周总理与父亲的友谊,也是庆幸自己的父亲终于沉冤得雪,英灵也算得到了慰藉。
在完成了寻找父亲遗骸,安葬父亲的心愿后,贺捷生依旧没有停下自己的脚步,她拿起手中的笔,开始为其他在那场“炼狱”中蒙冤的干部进行平反。
在贺捷生与其他同为恢复名誉的工作人员的努力下,越来越多遭受污蔑的同志得以重获清白,恢复名誉,继续回到工作岗位为人民服务,为社会造福。
尽管那时候的贺捷生早已走过不惑之年,她却依旧心怀作家梦想,还说到做到一般将其实现。
时任总政部主任的是贺龙元帅的老部下,按理说贺捷生完全可以选择一个轻松悠闲的工作。
这样的工作在别人眼里是“苦差”,但在贺捷生眼里却是“美差”,因为她能接触到许许多多优秀的文学作品,更加有利于她的文学创作。
她先是在报告文学上发表了自己的《共青畅想曲》,这篇文章在国内引起不小的反响,更是获得了的撰文推荐。
之后她又接连创作了《潇洒身清闯江湖》《祝您一路顺风》《柳浪闻莺》《残月》《心祭》等大量作品,题材丰富多变,什么报告文学、散文、电影剧本,只要她想写,就一定能写得出来。
贺捷生也因此成为当时最受欢迎,以及最活跃的军旅作家之一,并如愿成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1984年,贺捷生还被评为全军优秀中青年作家,之后又出席了第四次全国作家代表大会,一时风头无两。
1986年3月,贺捷生迎来她文学创作中的最高峰,她被授命参与《中国军事百科全书》的编撰工作。这本书里涉及了57个知识门类,58个专业学科,包括但不限于军事的思想、学术、历史、人物等军事科学领域。
整本书共收录条目11384个,释文1200多万条,光是图表就将近八千幅。
每一个条目都是一个领域的高度浓缩,为此贺捷生经常需要早出晚归地查阅上千种资料,成天泡在知识的汪洋大海中。
由于这本书是我国首本军事相关的百科全书,因此审核工作十分严格,贺捷生等相关撰写人员花了整整十年才将这本书编撰完成并正式出版。
晚年时期的贺捷生虽然饱受病痛的折磨,但她依旧坚强地以口述的方式,整理出那段长征的故事。1992年7月,贺捷生被授予少将军衔,成为我国为数不多的女将。
如今贺捷生已经88岁高龄,她生于乱世,尚在襁褓就被迫踏上长征之途,后来历经磨难,经过坎坷,终于等来了我国的崛起。
正所谓“虎父无犬女”,将门之后的贺捷生和她的父亲贺龙元帅一样,有着钢铁般的意志和坚定的信念。
在她的奋斗轨迹里,依稀看得见当年父亲的谆谆教诲,以及永不言弃的长征精神。
“熬过了那段黑白颠倒岁月,我既没有死,也没有疯,这样的结果已经不错了。我是一个弱女子,又能干些什么呢?我想,或许只有拿起笔杆,才能期望为人民的心灵带去希望和光明吧。”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内蒙古一地5月突降大雪,多匹马被冻死!其中有较名贵“半血马”一匹价值5万元,村干部:已上报,补偿还需等进一步评估
上海最新明确:不得要求家长检查批改作业!初中生每天书面作业不超过1.5小时,每周一天无作业日
被曝涉嫌严重造假、重组胶原测不到,可复美回应:坚决否认!经历了多轮有组织的黑公关
OPPO Find N6再次被确认:排期时间已清晰,定义更轻薄更全能!
小米16 Ultra:搭载骁龙8 Elite2!小米16S Pro:继续规划中!
《编码物候》展览开幕 北京时代美术馆以科学艺术解读数字与生物交织的宇宙节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