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8日,沈阳市军旅之声艺术团、辽宁广告职业学院,为传承红色文化、弘扬长征精神,纪念红军长征胜利90周年(1934—1936),联袂举办了《长征组歌.红军不怕远征难》进校园活动。
在该院体育馆首场演出红色经典节目——《长征组歌.红军不怕远征难》。作为学院2025年思政教育第一课。主题为:《弘扬长征精神 ,点亮青春信仰》。省市有关方面领导、专家,学院主要领导高凯征、苏强、刘凤娟、杨克,全体院委会委员、全体师生并辽宁中华职教社代表、高职院校代表、到场观看了演出。
演出前,辽宁广告职业学院对会场的环境和舞台设施做了精心周到的安排,为《长征组歌》的成功演出创造了良好条件。学院领导班子全体成员到会场看望排练的演职人员,使大家受到鼓舞激励。开幕前,辽宁省委原常委、省政协党组副书记、常务副主席李国忠及4位原省直机关老领导致辞,他们从不同角度阐发了红军长征的重大历史意义,并对新时代青年学生如何继承和践行长征精神提出殷切希望。对《长征组歌》进校园给予很高评价。学院创院院长高凯征在致辞中用朴素的哲理阐述了怎样正确理解长征精神和如何在新时代践行长征精神。他说:长征,是中国革命史上不朽的丰碑,是中华民族的英雄史诗,长征精神是中国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天,沈阳市军旅之声艺术团莅临我院,给我们带来一场气势宏伟的大型红色经典音乐史诗——《长征组歌.红军不怕远征难》。作为学院2025年思政教育第一课。我们要把观看《长征组歌》当做党史教育的课堂。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要铭记历史,传承红色基因,将长征精神转化为奋斗的动力,在实现民族复兴的征程中续写新篇章。
学院院长杨克教授讲述《长征组歌》创作的历史背景。同时介绍了军旅之声艺术团的简要情况。他指出:沈阳市军旅之声艺术团于2018年8月1日,经沈阳市民政局批准注册成立。它以“讴歌光荣军旅 传承红色基因”为办团宗旨。人员主要来源于原部队专业院团的艺术家与演职员;并吸纳军旅文化志愿者,形成具有一定专业水准的演员队伍、创编队伍,是一支在新时代诞生的具有浓厚军旅情怀的新文艺群体。为排练好《长征组歌》这一经久不衰的红色剧目。他们用近一年的时间,进行了排练。调集全团十余个文艺团队,同时,吸纳了社会部分文艺人才投入排练之中,演职人员达200余众。他们提出以长征精神演好《长征组歌》的口号,各演出团队都以高昂的斗志、无私的奉献、勤恳的演习,投入排练之中。令人赞叹的是演员年龄大都超过古稀之年,最高年龄82岁。他们人在夕阳中,激情满胸怀。下午一时半,《长征组歌》演出拉开帷幕。《长征组歌》以 10 首曲目:《告别》、《线》、《遵义会议放光辉》、《四渡赤水出奇兵》、《飞越大渡河》、《过雪山草地》、《到吴起镇》、《祝捷》、《报喜》、《大会师》为骨架,以长征时空为脉络,通过融合民族音乐元素的声乐套曲形式,艺术化再现了红军长征的壮丽史诗。组歌以《告别》开篇,深沉的合唱与悲壮的旋律瞬间将观众带入长征的艰苦环境。重现了红军战士在湘江战役中浴血奋战的场景。《四渡赤水出奇兵》的激昂节奏更辉映了毛主席神奇的军事才华。《过雪山草地》的场景:舞台上风雪呼啸,演员们佝偻着身躯、相互搀扶,用颤抖的声音唱出 “雪皑皑,野茫茫,高原寒,炊断粮……”、“红军都是钢铁汉,千锤百炼不怕难”,苍凉悲壮歌与舞既展现了战争的残酷,也凸显了革命者的乐观与智慧。此次演出,军旅艺术团演员的情感完全融入长征画卷之中,激情饱满完整完成了每一首曲目,给观众以深刻的思想熏陶和精神洗礼。演出结束时,全体师生起立,共同高歌“红军不怕远征难”,台上台下融为一体,欢呼声响彻演出大厅。学院领导和学生代表上台与全体演员合影留念,齐声高诵“红色经典,代代传颂。长征组歌,永放光芒!”。同学们表示:《长征组歌》使他们更加深刻地领悟长征精神的内涵,激励年轻一代在新时代继续砥砺前行,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
记者采访了艺术团团长张艳丽。她说:近两年来,军旅之声艺术团集中神力创编大型红色传承的文艺节目。并注重面向学校师生演出,把它作为学院思政教育的重要内容。同时,演出《长征组歌》也是自我教育、自我提升的过程。作为军旅之声艺术团,要不忘长征路,不断努力,创编一批大型红色文艺节目,丰富人们的精神追求。下一步,为迎接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我们还要推出《赵一曼在奉天》和反映东北抗战的《血歌》两部大型歌舞史诗剧,学院将与军旅之声艺术团共同出演。
看了这篇报道,真的太赞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