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价上亿的总裁机缘巧合之下与靠摆地摊谋生的女孩闪婚,后来发现两人在5年前就有了孩子……
即便被各大媒体、学者、评论家批判为缺乏思想深度、粗制滥造、内容同质化严重,但短剧文学依然蓬勃疯长。
大暑之后就是大寒,今年下半年开始,广电总局开始发布《管理提示(“霸总”微短剧)》这样的文件进行限制。
娱乐圈内有条众人皆知的鄙视链,拍电影的看不上拍电视剧的,拍电视剧的看不上拍短剧的,甚至,拍短剧的都很难被算作娱乐圈的一员。
但是,毕竟娱乐是个圈,时局一变,大家都跟打麻将一样,更新位置,换换风水。
拍出了《九品芝麻官》《赌神》等经典电影作品的著名香港老牌导演王晶,执导了名为《亿万傻王子》的短剧。周星驰也担任了抖音短剧《金猪玉叶》的出品人。
时代背景是最主要的不可抗力因素。在疫情和经济下行的双重影响下,所有影视作品的成本都在收紧。
一部短剧成片最快可以在十几天内完成,1万就能买个剧本,拍摄成本可以压制在10万以内。没有机会参与大制作的,只能跑龙套或者处于边缘位置的导演、编导演员在这几年内选择“下海”。
5岁走上大荧幕,戏龄32年的舒畅,自《宝莲灯》和《魔幻手机》后沉寂于镜头外多年,最终进入短剧赛道,首部短剧于今年12月杀青。
童星出道19年,演员刘美含主演的短剧《救救我全家》,春节期间播放量超3亿。
“套模板”无疑是最快的入门方式。根据最近的爆款题材,把各种打脸、反转的爽文情节拼接在一起,“爽”字绝对优先,剧情连贯性、逻辑性、合理性都可以让位。
就剧本来说,45分钟一集的长剧剧本每集15000字左右,而10~15分钟的短剧一集只需3500字,1~2分钟的微短剧则有500字就能撑起来。
其中的工作量悬殊不说,短剧剧本还可以“开外挂”,有AI辅助,可以直接在线生成。
如果说时代背景给了短剧机会,剧本难度缩短了其生命周期,那么人们的精神领域则为短剧提供了最好的生存土壤。
在时间可以被无限切割的今天,人们的注意力被无限缩短、分散,快餐文化以绝对优势占领了各年龄段的精神世界。而短剧,就是快餐文化发展到一定程度的集成产物。
没有人不承认短剧的艺术价值远低于电影、书籍,但问题是,我们不想要那些了。那些但凡能让我们费点脑子的、集中点注意力的、多花些时间才能获得的精神享受,我们不要了,因为累。
给这些下了班的活死人一部手机,不需要思考与抉择,不喜欢的就轻轻划过,喜欢的就停留几分钟,就能让人快速地回血、爽感和放松,短剧才是他们最需要的精神鸦片。
今年10月,咪蒙主笔的网络短剧《我在长征路上开超市》在各大平台掀起了。
无论是因为无脑到无力吐槽的剧情,还是将长征苦难娱乐化,这部短剧终究被下架了。但在下架之前,它也迎来了泼天流量。
短剧外的其他文学,故事情节的发展总是服务于一定的中心思想,比如林黛玉进贾府这一情节,看似是黛玉去投靠钟鸣鼎食的姥姥家,实则是以黛玉为牵引,让各人物的出场展露出宏大叙事的冰山一角,是有机整体中的一部分。
我们可以把短剧文学比作一个情感触发装置:15~20秒内设置一个剧情转折或高潮,一分钟三个大的爆点,每集最后10秒留下悬念,业内称为“钩子”,付费点一般会在这里出现。
霸总、虐恋、重生、逆袭、赘婿、穿越、战神……几种爽点整合到几分钟之内,就能成就一部短剧剧本。
戴锦华在B站发布了其对短剧的理解,她认为人类生来就有听故事的需求,通过听故事,我们仿佛经历了别人的人生,丰富了自己的人生体验。
而短剧对于观众来说,就可以让其在短时间内,以跌宕起伏的方式体验到各式各样的虚拟人生。
缺钱缺爱缺权的人往往更容易被吸引,现实中的匮乏,都能在短剧的白日梦里找补回来。
并且,由于短剧本身重情节尺度、轻逻辑内涵的特点,更能迎合人们内心深处潜藏的欲望,比如拜金主义、不劳而获、快意恩仇、血腥暴力、无脑甜宠等。
随着刺激的频繁与加码,人们能被刺激的阈值就在不断提高,一旦停下,无助和空虚就会袭来,所以要一直看才能保持情绪的高潮。
截至2024年6月,我国微短剧用户规模已达到5.76亿人,占整体网民的52.4%。已经超过了网络外卖、网络文学和网约车用户数量。
如此庞大的群体臣服于爽文逻辑的石榴裙下,不得不说,短剧算是把人琢磨透了。
2023年,短剧市场规模达到373.9亿,而2023年中国电影市场规模的数据是549.15亿。
也就是说,刚满6岁的短剧,其市场规模已达到具有百年历史的电影市场规模的70%。
2021年至2024年可以称为短剧的“野蛮生长期”,无数火爆出圈的剧作带来巨额收益的同时,大量良莠不齐的产品也不加限制地一股脑涌向观众。
随着短剧的“狂飙”,吸引眼球的门槛水涨船高。在一段时间内,短剧成为了离谱、越轨甚至颠覆三观等情节聚集的法外之地。
所有人都深知长剧与短剧在制作上有云泥之别,一向对电影电视剧十分挑剔的观众,反倒主动降低期待,对短剧十分包容,却没想到短剧给了他们更多惊喜。
明知剧情是复制的套路,但观众依旧看得津津有味,无论是年轻霸总爱上绝经阿姨,还是重生女主手刃绿茶渣男,都能让观众乖乖点击“付费解锁更多剧情”。
短剧的评论中,不乏“这下好了,我和我奶都爱看”“太爽了能让我去演这个儿媳吗”“我知道很土很尬但我就是停不下来”等声音。
包括投资方在内,都明白这玩意压根没什么伟正光在里面,从编剧到演员,短剧行业上上下下对票子都爱得非常纯粹。
而在自媒体的今天,流量一般和下限呈现出非常均衡的反比例关系,于是有了“霸总爱上绝经阿姨”,于是可以“穿越60年代,一只野兔就能换个大姑娘”。
群魔乱舞之下,广电总局坐不住了,率先出手,自2024年6月起,对微短剧施行分类分层审核管理。
投资额度在 100 万元以上的归广电总局管理;30 万元到 100 万元之间的归省级广电部门管理;30万元以下的归平台管理,且未经审核且备案的微短剧不得上网传播。
今年11月,抖音累计下架违规微短剧209部,并公示了其中4部违规短剧,原因包括内容低俗猎奇,宣扬不良婚恋观、价值观、拜金主义等等。
禁止霸总爱上老阿姨绝对不会是开始,后面的“小奶狗”“千年老祖”们也够呛能逃过这一刀。
近期,《开播!短剧季》作为中国首档“微短剧+综艺”真人秀在东方卫视开播,邀请资深演员对短剧选角、表演、拍摄等进行专业指导。
2025年的春天已经不远,短剧群魔乱舞的时代也许还在继续,但已经可以看到末路,“把短剧关进笼子里”是大势所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