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9月全军大授衔,除了熠熠生辉的将帅军衔外,其实还有3000多名老红军,他们尽管仍然在军中,但是因为年龄以及身体各方面原因,无法再进一步提拔。
坊间后来有这样一种说法,即中央为了安排仍然在军中服役的老兵,特别做出了规定,即“八路不上将,红军不下校”。
当然,所谓“八路不上将,红军不下校”这个说法只存在于网络文章中,并没有找到官方的记录。
比较典型的就是“三八式干部”,三八式干部一般是指1937年以后参加革命的抗日干部,这批人因为参加革命时间靠后,所以数量很大,而且普遍都受过高等文化教育,这部分干部在工作中逐渐凸显能力后,受到提拔比较快,特别是在部队中。
“三八式干部”授少将以上军衔者并不在少数,这与“八路不上将”的说法明显冲突。
2022年5月21日,宁夏老红军谭德本因病医治无效在银川逝世,享年104岁。
根据资料记载,谭德本是1933年参加红军,历经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新中国建设等多个不同时期,1955年9月授衔时,谭德本被授予了大尉军衔。
还有一个比较特殊的例子,即哑巴红军熊世皮,他是1935年参加红军,1955年授衔时被授予了少尉军衔。
哑巴红军在过去较长一段时间里,就只有称号,没有名字,甚至他都不算是自主参加红军的,但后来却在军中一工作就是几十年。
其实,对哑巴红军,各方面留下来的资料都很少,而且哑巴红军并不像是后来那些开国将军们那样,身上有那么多传奇故事,我们这里只能是尽可能的还原他的生平。
1935年6月,中央红军长征经过泸定县磨西镇,准备横渡大渡河,急需一名当地的一名向导,无奈当地经常受到反动军阀的宣传,视红军为洪水猛兽,在红军到来之前,就已经逃走了。
哑巴是海螺沟竹麻场下熊家人,并不确定他自幼是哑巴,还是后来才不能说话了,但从村子里所有人都逃走,只有他单独留下来的情况来看,他并没有亲人,也缺少人关爱。
中央红军抵达磨西镇以后,带给了哑巴前所未有的关爱,所以他主动要给红军带路。
理由也很简单,前年红军在闽西时,路上也曾遇到过一个哑巴,大家都很可怜他,还十分照顾他,但没想到的是,这个哑巴是个特务,转过头就把红军的行踪泄露给敌人,致使部队遭到了很大的损失。
见队伍肯带着他一起走,哑巴别提有多高兴了,后来他在队伍里,都是抢着干活,还主动到炊事班去,帮助战士们背行军锅,一路上乐此不疲。
看年纪,哑巴虽然不算岁数小,但脚下功夫却一点也不比年轻人差,自从跟着队伍走了以后,就没掉过队。还主动照顾掉队的战友。
红军带着哑巴走了一段以后,发现他没什么可疑的地方,就打算给他点钱和吃的东西,让他回家去,但这次哑巴说什么也不同意,他一把推开了放在他面前的银元,转头又背上了那口行军锅。
见哑巴不肯走,部队也没办法,只能逐级请示上级,组织上后来也考虑到了实际情况,破例同意让哑巴一直跟着队伍。
这么一来,哑巴算是正式参加红军,他被分配到炊事班,行军时负责背锅,一到部队宿营时,就挑水做饭,从不停歇。
尽管哑巴参加了红军,但他个人是没有档案的,毕竟就连他自己也说不清自己的出生来历,战士们也都只是称呼他“哑巴”,他也不生气,就只是笑呵呵的。
1936年,红军长征抵达陕北后,哑巴被分配到了警卫营,但还是在炊事班帮厨。
中央红军抵达陕北以后,生存成了很大的难题,陕北土地贫瘠,养活不了太多的人,后来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后,陕甘宁边区又受到日伪以及当局封锁,处境十分艰难。
1941年3月,王震率领359旅到南泥湾垦荒,实行军垦屯田,开展大生产运动。
当时,警卫营也抽调了部分人到南泥湾参加大生产运动,哑巴也被抽调去,承担起给六个中队700多名战士挑水的重担。
尽管这是件苦差事,但哑巴从来也不叫苦,他每天要往返几里远的地方去挑水,每天四五十担,甚至还要帮助机关部分女同志去挑水,以至于后来就连脚上的鞋也磨烂了,后来哑巴光着脚挑了好几天水。
后来哑巴调回中央警卫团,仍然是在炊事班工作,负责挑水,条件改善以后,组织上给哑巴配了牲口,但哑巴爱惜畜力,每次还是坚持人力挑水。
事实上,从哑巴当年参加红军到此时,已经过了十多年,他当年年纪就已经不小,此刻更是越来越来,身体方面也大不如前。
警卫团炊事班来了很多新人,他们也很尊重这个参加了十几年革命的老红军,什么苦活累活都是抢着干,这让哑巴反倒是有些郁闷。
1953年7月,中央警卫部队驻地搬到了公主坟,警卫团扩编为公安师以后,哑巴也从团部炊事班调到了师部炊事班。
不久之后,组织上考虑到哑巴年纪大了,将他安排到大连一处荣军院生活,算是退休,但哑巴闲不住,没过多久就又搬了回来。
哑巴十几年参加革命,做的都是最基层的工作,也从来没有上过战场,甚至都不算是一个士兵,但他又是实实在在的部队的一员。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关于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在中国人民革命战争时期有功人员的勋章、奖章的法律规定:八一勋章和八一奖章分别授予在工农红军时期(自1927年8月1日到1937年7月6日)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并一直坚持革命工作而无重大过失人员。
这其中,三级勋章授予参加长征和坚持各地游击战争连级以下人员。八一奖章授予在1937年7月6日以前参加中国工农红军以上三种人员以外的人员。
1972年5月,因为无人管护,哑巴因心脏病发住院,好在救得及时,哑巴幸免于难,师部领导听说后,还专门到医院去探望。
师党委后来决定,因哑巴年迈多病,批准离休,并安排其住在师医院的单间病房里,由专职护理人员照料。
哑巴晚年身体情况较为稳定,但因为年纪大了的缘故,又患上了高血压病,不久之后又出现了轻微的老年痴呆的症状。
根据组织决定,哑巴的遗体在火化后,安放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骨灰堂东院东二室277号。这里安放的都是开国元勋。
与别人骨灰盒上写的逝者姓名不同,哑巴的骨灰盒上面写的是“哑巴同志”,这种以身体情况和政治面貌为姓名在整个八宝山革命公墓,都是独一份的存在。
不久之后,组织上派人到了哑巴的家乡,专门对哑巴生平做了一个调查,并得知了哑巴的真实姓名——熊世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