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彭贺陈”4位元帅都是公认的老总:但毛主席认可的只有3位

时间:2025-06-10来源: 首页—长征娱乐注册—登录平台

  如果您喜欢这篇作品,欢迎点击右上方“关注”。感谢您的鼓励与支持,希望能给您带来舒适的阅读体验。

  在那些为新中国的解放和发展奉献一生的革命烈中,最广为人知的莫过于新中国十大元帅,他们戎马倥偬数十年,战功彪炳春秋。

  不过也有一个奇怪的现象,民间将“朱彭贺陈”四位元帅称为“老总”,而毛主席却只称呼前三位为“老总”。这是因为什么呢?

  如果要问这四个人中谁的思想同是最接近最契合的,那一定是朱德。从井冈山到中南海朱德一直都是最坚实的支持者。

  那是1928年的一个春天,井冈山的空气中飘荡着丝丝细雨,会议室中坐着两个刚刚经历了失败的人——七个月前,领导的“秋收起义”失败,八个月前的南昌,打响了我党建军第一枪的朱德也经历了南昌起义的失败。

  此刻会议室里的气氛有些沉重,接连几次起义的失败让在座各位对中国革命的严峻形势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内忧外患之下,建立自己的军队迫在眉睫,在这一点上他们达成了共识。

  那么由谁来领导这支队伍呢?大家深思熟虑之后,一致推选为红四方面军的军委书记。

  秋收起义之后,被免除党内职务甚至有传说他被开除了党籍。相对于来说,朱德的处境要更好一些。

  南昌起义失败之后,朱德带领手下的8000多人和剩下的武器装备来到了井冈山。

  按照我们普通人的认知,单从手里掌握的队伍和装备来看,朱德显然是新队伍不二的领导者。

  就连自己都说,他被解除了党内职务,开除了党籍,恐怕不适合作为新军队的军委书记。

  他坚定的表示,中央方面只是解除了的党内职务,并没有开除他的党籍,他完全有资格有能力胜任军委书记的职务。

  坐在桌子两边的两个人望着对方,目光中是对彼此的信任与欣赏,他们的手紧紧握在一起,五十多年的战友情谊就此开始了。

  走上革命道路之后,更重视对中国农村的考察,他同农民一起吃住,同农民一起劳作,他的性格中有着极强的斗争精神,也因此他的脾气有时候更像湖南的辣椒。

  而朱德则像是一碗汤,他包容稳重,性格宽厚温和,和他在一起你总能感觉到一种如长者般的慈和。

  性格上的差异使得两个人在革命过程中能够完美互补,是从农村中成长起来的,他的老师就是中国革命的现实,他总是能提出一些天马行空的奇妙思想,能够从理论和思想的高度给人以启迪;

  与不同,朱德在战场上有着更丰富的经验,这种经验使得他能够在理解的思想之后完美的将其付诸实践。毫不客气的说,朱德是最亲近的左右手。

  改革开放前的那个特殊年代,有人攻击朱德,说他同路线不同,说他是反革命。

  这种荒谬至极的言论很快被反驳了,他坚定的表示,朱德是的好司令,朱毛,朱毛,没有朱哪有毛。朱德得知此事后,内心情感澎湃翻涌,朱毛从来都没有变过。

  自中国独立建设军队以来,朱德先后担任中国工农红军总司令、八路军总司令、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等职。

  无论是在军队还是在其他各位元帅心中,朱德都是领头羊一般的存在。对朱德为军队做出的贡献给予了高度的肯定,而这一声老总,就是最真诚的肯定。

  民间有传说,在井冈山上有两棵树,他们互相缠绕在一起,每当朱德和遇到重大挫折的时候,这两棵树就会同时枯死,传说,这两棵树枯死过两次。

  1929年,井冈山失守,朱毛离开井冈山根据地,这两棵树在战火中枯死,在1949年新中国的阳光中重生,1976年,朱德相继逝世,这两棵树也在不久之后枯死。

  传说的真实性我们已经无法考证,唯一可以确定的是,在当时的百姓心里,朱德和就像两颗相依相伴,不可分离的树,彼此支撑,相互扶持,一起走过战火,一起在新中国成长。

  如果说朱德和是两棵相依而生的树,互相给予对方生长的力量,那彭德怀对来说,就是一柄无往而不利的剑,能够斩断前方一切荆棘。

  在共和国十大元帅中,彭德怀同贺龙是文化底子相对薄弱的两个人。彭德怀出身佃户家庭,父亲身患哮喘,无法耕地劳作,靠帮别人装殓勉强混口饭吃。

  只读了两年私塾的他替人家放过牛、做过窑工,18岁那年,彭德怀在长期经历底层人民生活的艰辛困苦之后毅然参加了革命。

  在中国遭遇危机的时候,彭德怀加入了中国。当时蒋介石背叛革命,中国刚刚经历了大革命的失败,党内情绪低迷,彭德怀就是在这个时候率领部队,来到了井冈山,顺利同朱毛会师。

  1930年,由彭德怀领导的红三军团在以彭德怀为代表的领导小组的提议之下编入红一军团,红一军团和红三军团正式合成为红一方面军。

  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之后,红军被迫长征。朱德任红一方面军总司令,彭德怀任红一方面军副总司令,并成功到达陕甘宁边区同红四方面军回合。

  红一、红四方面军胜利会师之后,张国焘企图分裂红四方面军,彭德怀坚定不移地支持悲伤的决定,成功粉碎张国焘企图分裂红军的动作。

  北上之后,彭德怀成为了陕甘支队的司令员,1935年11月,成为第一方面军司令。

  次年五月,彭德怀率部同第二第四方面军与宁夏、陇东会师,自此彭德怀成为红军前总敌总指挥部总指挥,负责领导我党在西北地区的军事活动。

  在抗日战争中,提出的独立自主坚持游击战的思想得到了彭德怀的大力支持,并提出在有利条件下不放弃运动战,作为对游击战思想的补充。1937年,彭德怀率军横渡黄河深入太行山区开展游击战。

  在当时,华北地区是日寇势力最为强劲的地区之一。七十多万驻军相继沦陷,华北战场的抗日运动开展的十分艰难。

  在这种情形之下,彭德怀率部积极开展敌后游击战,成功建立了晋察冀、晋冀豫、晋西北革命根据地。要开展独立自主的游击战争就必须要发动更广大的群众。

  1940年,为了破坏正太铁路,粉碎日军所谓的“囚笼”政策,彭德怀、左权等决定联合各部队对正太铁路沿线发起进攻。

  此次战役从1940年8月持续到1941年1月,5个月的时间里,共有105个团参加战斗。是抗战以来我党发动的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战斗。

  百团大战令日本侵略者闻风丧胆,大大提振了中国军队的抗战士气,加速了抗战的胜利。

  解放战争期间,彭德怀成为了我党在西北地区对抗反动势力的中坚力量,率部相继解放西北五省,对解放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

  1950年,新中国刚刚成立不久,刚刚解放的新中国还没有恢复元气。就在此时,传来了朝鲜战争的消息。不久,美国军机飞跃国境线,对我国东北地区进行轰炸。彭德怀在党中央的指挥之下,担任抗美援朝志愿军总司令。

  彭德怀率领志愿军入朝之后,同麦克阿瑟率领的美军开展了艰苦卓绝的斗争。面对装备精良、后勤补给充足美军,志愿军战士们扛着朝鲜的寒风,吃着炒面配雪,在异国他乡用鲜血捍卫祖国的和平。

  幼年艰难求生,青壮年与战场上抛洒热血,晚年遗憾在黑暗中离世,直到生命的尽头他都还在为中国的事业而奉献着。他是一个铁骨铮铮的员,是人民爱戴的员。

  贺龙出生在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父亲做过篾匠、裁缝,更有一身从祖上传下来的武功。

  习武之人天生嫉恶如仇,贺龙的父亲就是这样一个人,面对不公道的事情,他常常路见不平拔刀相助,有着不畏强暴的反抗精神。

  在父亲的影响之下,贺龙从小就爱好习武,读了纪念私塾,13岁开始替人赶骡子,17岁贺龙加入了当地的“哥老会”。

  彭德怀与贺龙都是从旧军队中走出来的人,他们先后加入湘军,并在其中担任领导职务,参加了护国运动、护法运动等多次讨伐袁世凯和北洋军阀的战争。

  1923年,贺龙同朱德等人打响了武装反抗同志的第一枪,掀开了南昌起义的序幕。

  之后,党中央根据斗争形势的发展,安排贺龙回到湖南和江西地区,领导湘西地区的起义运动,在这个时期,贺龙组建了红二军团并成立了湘鄂西革命根据地。

  1936年,红二军团同红六军团合并,改组为红二方面军,并北上同红一方面军、红四方面军会师,自此红军三大主力胜利会师,中国革命进入了新的阶段。

  全面抗日战争开始之后,贺龙任晋绥军总司令。此时为了适应抗日前线的需要,彭德怀向提出了一个申请。

  原来,当时的部队建制并没有像今天这样进行严格规范的划分,陕甘宁边区有很多支队伍陕甘宁晋绥联防军的建制,这些队伍应当是由身为晋绥军总司令的贺龙领导的。

  为了更好的调动部队抗击日本侵略者,彭德怀提出,贺龙远在晋绥前线,并不能很好的指挥陕甘宁地区的军队,因此希望能够同意将延安地区原本由贺龙指挥的两万人的队伍交由自己指挥。

  其实这支队伍对贺龙来说有着非凡的意义。这支队伍中的大部分人是贺龙当年组建红二军团时一手带出来的。从湘鄂西根据地到延安,贺龙和他们一步一步走到现在,他们之间的感情非同一般。

  在得知中央希望彭德怀领导这支军队的消息后,贺龙曾说,“军队是党的军队,不是个人的。我带的军队,别人也能带。军队要听党指挥嘛!”

  他没有一点犹豫就将指挥权交给了彭德怀,并服从中央指令在后方积极开展工作,配合前线部队的行动。

  不仅如此,贺龙还极力调和彭德怀同前线部队之间的矛盾,帮助彭德怀顺利接管延安的队伍。在贺龙的尽力斡旋之下,西北野战军同彭德怀之间的关系愈发密切,配合也更加默契,在战场上无往而不利。

  就连彭德怀都说,贺龙带出来的部队,是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的部队。听党指挥,是贺龙一生信奉的准则。

  有的人觉得作为一个从战斗中走出来的司令,被调往后方,还将手里军权交给别人,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但对贺龙来说,党是军队的唯一指挥者,不能因为部队是自己带出来的,就把部队当成自己的。

  这种思想很危险。作为军人必须将服从党的命令摆在首位,军队是党的军队,是人民的军队。

  贺龙认为,战场上每一个环节都至关重要,既然党中央把他放在了后勤补给的位置上,他就要做好人民军队的后勤保障工作,尽最大的力量让前线士兵有更多的物质保障。

  也正是因为贺龙在后勤工作上的认真,才能让彭德怀在前线战场上没有后顾之忧。

  其实,了解完上面三位元帅的事迹之后,我们就不难发现,三位被称为老总的元帅都有一个共通点——他们都是我党主力军队的创建者。

  从南昌起义我党独立建军开始,他们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成立和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

  我们党不搞论资排辈那一套,职位有高低,但每个人都是值得尊敬爱戴的。

  足见,对陈毅的肯定与认可。至于老总这个称号,更多的是对他们工作的肯定与尊重。



上一篇:前印度空军元帅:放弃MMRCA计划购买36架阵风战斗机是错误的决定
下一篇:一封写在工作笔记上的“遗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