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茶的故乡,历史源远流长,可以追溯至5000年前。按照气候特点,可分为四大茶产地:3218亿元,较2020年分别增长17.18%、22.52%。今年,我国茶园面积有望突破5300万亩,总产值约3300亿元,内销总量有望接近260万吨,全产业链总体规模约1.13万亿元。
2025年5月消息:由浙江大学CARD中国农业品牌研究中心、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等4个相关单位组成的课题组开展的“2025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评估报告”重磅发布。该报告基于CARD模型(中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评估模型,品牌价值=品牌收益×品牌忠诚度因子×品牌强度乘数),对2022-2024年间相关数据进行分析、评估。
经课题组审核获得有效评估的品牌共计135个,较上一年度增加4个,来自16个省(区、市),其中,浙江共有24个品牌上榜,其次是福建17个,安徽14个,湖北12个,四川11个,湖南10个,贵州、江西各9个,江苏、山东各6个,陕西、重庆各4个,河南、云南各3个,广西2个,广东1个。
从茶类分布来看,绿茶或以绿茶为主的品牌有92个,占比高达68.15%;红茶有19个,黑茶8个,乌龙茶6个,白茶4个,黄茶、其他(花茶、苦丁茶、桑叶茶)各有3个。
本次获评的茶叶区域公用品牌的平均品牌价值为30.22亿元,相较于2024年的平均值增长了2.39亿元,增长率达到8.59%。排在榜单4-10位的依次是福鼎白茶、潇湘茶、洞庭山碧螺春、武夷山大红袍、大佛龙井、蒙顶山茶、安吉白茶。
其中,洞庭山碧螺春品牌价值增长幅度最大(8.28%),较2024年增加了4.71亿元。这是是清朝康熙皇帝御赐钦定的历史名茶,产于苏州市吴中区太湖畔的洞庭山,因条索纤细、银绿隐翠、卷曲呈螺形而得名,汤色碧绿,清香高雅、入口爽甜、回味无穷。以“形美、色艳、香浓、味醇”四绝名扬天下,得天独厚的生态禀赋与源远流长的人文历史,造就其“茶中仙子”的声誉。
洞庭山碧螺春传承了1900多年的植茶与制茶历史,是江苏省目前唯一荣获国家级“双遗”的农产品——“洞庭山碧螺春手工制作技艺”列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江苏吴中碧螺春茶果复合系统”入选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信阳毛尖以81.78亿元的品牌价值排名第三,作为河南茶的品牌符号,信阳毛尖种植始于东周,名于唐,兴于宋,盛于清,迄今已有2300多年的历史,铸就了“细、圆、光、直、多白毫”的独特风骨,“汤色碧绿、滋味甘醇”的隽永茶韵。截至2024年底,信阳市茶园面积达到216万亩,年产干茶9.5万吨,茶园面积、产量均占全省90%以上,产值突破170亿元。
科技正为千年毛尖注入新动能,全市60余家重点龙头茶企打造“毛尖+”矩阵,随着毛尖啤酒、毛尖鲜奶茶、毛尖冰淇淋、毛尖化妆品等深加工产品的新鲜出炉,信阳茶产业链不断拓展,茶产业效益快速攀升。
普洱茶位居次席,品牌价值同比增长3.08%至86.11亿元。按照发酵程度不同,茶叶可以分为绿茶、黄茶、白茶、青茶、红茶、黑茶,即传统的六大茶类。其中,绿茶和黄茶基本不发酵,白茶和青茶是部分发酵,例如铁观音、乌龙茶等就属于青茶。红茶、黑茶和普洱茶都是全发酵茶,区别在于发酵工序的时间不同,黑茶和普洱都是“后发酵”,因此也有人主张,普洱应该独立成为第七大类。
西湖龙井连续七年位居全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榜首,品牌价值为86.39亿元,较2024年增长2.04亿元,增长率为2.42%。品牌收益(指剔除生产、劳动等环节产生的收益,由品牌所带来的收益部分)同样高居第一,同比增长1.1%至5.16亿元。
这是杭州最具城市辨识度的“金名片”,其外形扁平挺直光滑尖削,嫩绿油润,素有“色绿、香郁、味醇、形美”四绝,被誉为“绿茶皇后”,位列中国十大名茶之首,有着1000多年历史。“院外风荷西子笑,明前龙井女儿红”堪称西湖龙井的绝妙写真。
截至目前,西湖龙井核心产区(狮峰山、龙井村、云栖村、虎跑泉、梅家坞等)茶园面积稳定在2.2万亩,年产量约500吨。2024年茶产业总产值达20亿元,较2020年的15亿元增长33%。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