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关于惠州市高质量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的建议》(建议第20250068号)的会办意见如下:
为助力我市现代农业产业园高质量建设,结合本中心职能,下一步会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大力示范推广优质品种。围绕我市丝苗米、鲜食玉米等产业品种布局和市场需求,因地制宜,积极引进示范作物优新品种,每年引进水稻、玉米优新品种40个以上,通过良种引进示范和现场观摩,筛选出适合我市种植的高产、优质品种。加大力度示范推广高产优质品种如南晶香占、青香优19香、野香优莉丝、软华优金丝、二广香3号等水稻品种,支持我市丝苗米企业打造好“水中鲤”、“伴永康”、“双丰鱼”等知名品牌;示范推广抗逆性强、商品性好的鲜食玉米品种如粤甜41、粤甜28号、广良甜27号、粤白甜糯168、广黑甜糯1803等,为我市农业产业发展提供有力良种支撑。
二是促进耕地地力提升和化肥减量增效。发挥职能作用,积极参与我市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强化土壤改良培肥、科学施肥等农技支撑,促进耕地地力提升和化肥减量增效,助力农作物增产提质和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耕地是农业之根本。建议在实施农业产业园项目中研究建立奖补政策,鼓励和支持农业经营主体应用增施有机肥、秸秆还田、种植绿肥等改良培肥地力措施,以从根本上改进耕地质量问题,促进耕地土壤改良培肥和地力提升,推进农业提质增效和可持续发展。
三是进一步完善农作物病虫监测预报体系,推进病虫监测信息化建设,提升监测预警能力。以省市县共建病虫监测点为基础,加强迁飞性、流行性、暴发性重大病虫及果菜茶等经济作物重大病虫监测预警。重点指导惠东县实施国家、省植保能力提升工程,建设智能虫情监测点,实现监测信息数字化、分析智能化和预测预报可视化,提升突发性病虫应急反应机制。深入调研全市农作物病虫害监测预警体系状况,找准存在问题,科学分析原因,针对性的提出解决措施,构建与发展现代农业相适应的病虫情监测预警体系。
四是加大推广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技术,提高农作物病虫害综合治理水平,促进农药减量控害和保障粮食安全。推广应用生态调控、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科学用药等绿色防控技术措施,建立绿色防范示范基地,集成示范病虫害绿色防控关键技术,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结合重大病虫害防控、示范基地建设等工作开展,重点扶持病虫害专业化防治服务组织择,整体带动病虫害专业化防治服务组织更好更快发展,提高病虫害统防统治水平,实现病虫综合治理、农药减量控害。
五是积极开展农业技术指导服务。组织农业科技特派员(农技“轻骑兵”)开展常态化服务,主动下沉基层一线,带技术进村入户到田,宣传推广使用“农友圈”平台,为全市农业产业园发展提供技术支持。加强做好“惠州微农技”公众号、视频号及抖音号等信息平台建设,提升信息服务的质量,增强涉农信息、视频的实用性和可读性。大力推广果树、茶叶、蔬菜、花卉提质增效实用技术,引导广大农户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科学选用优良品种和先进适用技术,打造一批应用效果良好、示范带动作用显著的技术应用示范基地。
六是推动农业机械化发展。经调研了解,目前,我市建成多个丝苗米、马铃薯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的农业机械化程度较高。如:博罗县丝苗米产业园的伴永康公司,水稻生产已实现耕整、插秧、植保、施肥、收割等全程机械化。接下来,我们将探索建立农业生产托管服务体系,培育农业社会化服务主体,为农户提供“耕、种、管、收”水稻生产全程托管社会化服务,解决农村散户种田“缺劳力、缺机具”的难题。大力开展农业机械化新技术推广活动,通过举办农机新机具新技术演示会等,展示乘坐式高速插秧机、农用无人机等先进农机,以点带面推动农业机械化发展。
七是强化农业技术培训。聚焦培育乡土人才,举办农旅融合发展培训班,下半年计划举办农技人员服务能力提升班、农业技术培训班,培训服务200多人次。坚持分类开展农业技术培训,针对农旅融合发展,开设农旅项目合规管理、乡村旅游营销等专题课程,培养一批懂农业、爱农村、善经营的农旅融合专业人才;面向基层农技人员,强化农技特派员在乡村人才队伍培育方面的作用,根据农业发展的实际需求,开展种植技术、农产品加工、市场营销等农业专题培训,采用线下教学和线上指导相结合的方式,提升农技特派员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对于种植专业户,开设特色作物高产栽培技术、土壤改良与地力培肥、智慧农业设备应用等课程,邀请行业专家、技术能手进行授课,通过理论讲解、田间实操等方式,帮助种植专业户掌握先进种植技术,提升科学种植水平,增强应对市场风险的能力,推动农业种植产业规模化、标准化发展。通过多层次、多类型的农业人才培育体系为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提供人才和技术保障。